今年前两个月,中国top 10产品共销售283.4万箱,同比增长3.9%,市场份额达到26.7%,达到15.8万箱,即进入top 10的门槛,即“中国(软)”的销量;top 20产品共销售405.6万箱,同比增长2.0%,市场份额达到38.3%。进入前20名的门槛,即“金叶(硬红旗渠)”销量达到9.8万箱。
2019年1-2月前20名产品,单位:万箱。
整体增长下,销量排名前十的产品& mdash—8增2减——一、二类卷烟增加,三类卷烟云烟(紫)、红塔山(软经典)减少,减少量均在1万箱以上。销量前20名的产品-13款增加,7款减少-在三种类型的香烟中均有所下降,进入前20名的三种类型的香烟仅保持了“贵烟(硬黄精品)”、“泰山(红将军)”和“红塔山(硬经典100)”的小幅增长。
看似平静,实则汹涌。
与2018年同期相比,“芙蓉王(硬)”从第二名跃升至第一名,“云岩(软珍品)”和“中华(软)”分别前进了两位,排名第九和第十,“黄山(新造完颜)”前进了四位。排名下降最大的是云烟(紫色)退居第二位,南京(红色)从第九位下降到第十二位,红双喜(软经典)、红塔山智能香烟(硬经典)和金叶(硬红旗渠)也分别下降了一位。
2018年前20名产品,单位:万箱
与2015年相比,排名的变化更加强烈和明显。当时,“白沙(硬)”和“红梅(软黄)”这两个四大类卷烟还在销量前十系列中,销量排名前20的四大类卷烟分别是“黄山(硬一)”、“哈德门(精品)”和“白沙(软)”,占了四个。如今,前10名的“黄鹤楼(柔蓝)”在当时只有20个名额,“南京(宣和门)”不在前20名之列。
2015年销量前20名产品,单位:万盒。
与排名的变化相比——销量增长的速度更为突出——今年1月和2月,前20名的规格增长最多,即“芙蓉王(硬)”、“利群(新版)”、“黄鹤楼(软蓝)”、“南京(宣和门)和“玉溪(软)”,即使考虑到春季季节。
认为水涨船高?这是一种取舍。
如果按销售收入对产品进行排名,则可以获得更多与之对应的发现。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排名前10的产品共实现销售收入1450亿元,排名前20的产品平均收入达到1849亿元。对比前10名和前20名产品,平均销量为28万箱:27万箱,20万箱:18万箱;平均销售收入分别为141亿元:145亿元、86亿元:92亿元。
2019年1-2月销售收入前20名产品,单位:亿元。
事实上,无论按销量还是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类和第二类香烟都已经是主角。前10名产品中一类、二类卷烟数量达到8款,前20名产品数量达到10款;销售收入排名前10的产品中一类和二类卷烟数量达到9个,排名前20的产品数量达到17个。从大到强和从强到大,曾经以为殊途同归,但最终却是南辕北辙。
更大的背景是第一类和第二类香烟正在不断占据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和价值主导地位。在2018年销量分别达到1120万盒和800万盒、市场总份额超过40%后,今年前两个月一类和二类卷烟分别增加41万盒和35万盒,达到354万盒和215万盒,市场份额超过50%至53%。正是拥有一半市场份额的一级和二级卷烟为行业提供了销量和价值的双重支撑。
通过排名和排名的变化,结构升级的增长和紧迫性-准确地说,第一类和第二类香烟-脱颖而出。
然而,与一等香烟相比,二等香烟是一个微妙的存在。除了在3万元+一盒的全国均价面前必须直面的价值矮化,以及商业渠道的态度变得暧昧之外,二类烟本身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和阶段性。尽管它可以部分缓解和过渡三类卷烟向二类卷烟的压力和矛盾,但要实现二类卷烟的规模化仍面临两个现实挑战。
一是头部品牌已经建立了绝对的领先优势。“新利群”和“宣和门”在粗烟和细烟的规模份额中具有主导市场地位和消费者认知度,那些布局早、行动快、投入大的品牌也有较好的收益。2018年二类卷烟销量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达58%,前五大产品市场份额达39%;今年前两个月,前五大品牌和前五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6%和41%。
二是细支和短支二类烟草产品面临政策和市场双重限制。下决心拧紧细烟和短烟的准生产水龙头,加上成本和税率的压力,新的二类烟无法通过细烟和短烟进行差异化,而原有的二类细烟和短烟也面临着进入新市场和拓展新增长的诸多困难。商业渠道和产业品牌利益不同,进出量异常。
另一方面,一级卷烟表现出了足够的成长性和空感,这不仅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支撑了数百万盒的品牌和产品。如果说我们过去制造一流香烟是为了赢得主动和胜利空,那么今天已经到了区分一流香烟和决定生死的时候了。
随着“和天”的独立化、系列化,“莲花”和“宽窄”先后突破10万箱+,一个一级卷烟的新秩序和新格局正在快速构建和不断形成。未来,一种烟才是真正的主角。